句容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句容市委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向糜林同志学 [复制链接]

1#
萌妹子课堂进行性肌阵挛癫痫PME http://www.ebncw.com/cjzz/11131.html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近日

句容市委发出了在全市开展向糜林同志学习的号召

从糜林同志身上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名共产*员、一名知识分子、一名农业专家对*的无限忠诚

对“三农”的无比热爱和对事业的无悔追求

糜林同志是“时代楷模”赵亚夫同志的学生和战友

他的先进事迹

也是“亚夫精神”的传承发扬

值得我们好好去总结、学习、宣传和弘扬

下面

跟随小句一起走进糜林的一生

燃尽生命光照亮富民路

——农业果树专家糜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糜林,男,汉族,年8月出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员,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年2月18日,因长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逝世。

糜林同志是“最美奋斗者”、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同志的学生和战友。自参加工作以来,他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把科技兴农、助民增收作为毕生奋斗目标,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帮助茅山老区农民掌握应时鲜果先进栽培技术,实现脱贫致富。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嘱托,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

糜林同志是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0多年来,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30多项,创新草莓、梨、桃、葡萄等应时鲜果技术50多项,育成果树新品种7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件、省市级科技奖7项,编制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35篇,出版著作6部。先后获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镇江市跨越发展突出贡献者、镇江市优秀共产*员、镇江市人民奖章、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糜林同志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对*忠诚、信念坚定的*治品格,心系群众、情系“三农”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默默耕耘者,是矢志科技兴农、服务乡村振兴的一线奋斗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勇攀高峰,为“三农”插上科技翅膀

糜林常说,“我本身就是农民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致富。”

年8月,糜林出生于镇江丹徒千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7月,从句容农校(现为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进入镇江农科所(现为农科院)工作。他本是林学出身,却因为农民需要,思忖着自己专业与果树相对接近,毅然把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作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上世纪80年代,镇江农业以大田作物为主,丘陵岗坡地,灌溉成本高,机械难下田,农民“一年忙到头、年年望天收”,只能糊个口,百姓生活贫困、集体经济薄弱,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对此,糜林在赵亚夫的带领下,和农科所的同事们提出了“岗坡增收、水田稳粮”高效农业发展思路,拉开了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帷幕。

那时候,水果还是新鲜事物,农民对果树栽培技术更是一无所知。糜林率先从日本引进无花果种苗,开展适应性研究。同时,刻苦钻研,不断研习日本最新果树种植技术。在日本农文协电子图书馆,糜林至今仍保持着一项记录——日本本土外专家访问阅读量,世界第一。

农民需要什么,糜林就研究什么。这些年,随着市场和农民需求变化,糜林团队引进了甜柿、草莓、桃、葡萄、蓝莓、薄壳山核桃、柑橘、大樱桃等十几个品类。他们在基地提前试种研究,再向农民推广,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经营风险。基地里的品类越来越多,他成了农民有求必应的“百宝箱”、“不专一”的专家和停不下来的“陀螺”。

大樱桃原产于环渤海湾地区。从年开始,糜林团队先后引进了大樱桃品种19个,在控温、控湿、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良,使其适应镇江地区的环境。近两年,大樱桃逐渐挂果,个大核小、汁多味甜,深受市场青睐。“北果南栽”的成功饱含着糜林十多年坚守的心血与汗水。

年,为了让农民直起腰站起来劳作,降低劳动强度,糜林开始研究高架草莓,但是高价的“高架”却让农民望而却步。于是,他带着团队一起买来价格便宜的控根器,把种植行围起来,又把垄间的土挖起混入肥料,堆成高垄,架台虽然不比钢管高端,但管用、高效,成本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

如今,镇江农科院驻地句容市,已经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是业界公认的高架草莓栽培技术高地。

糜林常说,只有“铁脚板+示范户”,才能让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年来,他从起初骑着自行车,到后来开着汽车,跑遍了镇江各处果园,从没使用过导航,因为他指导农户的次数太多了,每条小路都熟记于心,成了“活地图”。

句容市茅山镇曹庄村村民唐跃进,早年承包了75亩地种梨,由于品种和技术落后,梨子卖不出好价钱,陷入了“越种越亏”的窘境。年9月,糜林看到了媒体对唐跃进的报道,主动找上门,来到了他的梨园。听到糜林自我介绍是农科院的,无偿前来“传经送宝”,唐跃进喜出望外,从此,两人结下了缘分。糜林帮着唐跃进改良品种、升级技术。“有一次,请糜主任来指导修枝,结果下大雨,以为他不会来了。”唐跃进回忆,“没想到糜主任还是来了,冒着大雨,手把手教我,剪完一棵问我会了没?不会,就继续示范。”现在,他学到了“真经”,每年的收入达到了30万元。

再复杂的技术糜林都能掰开嚼烂了讲给农民听,谁家的果园有困难他都一清二楚。年春节,正月初五一大早,糜林拨通了句容市后白镇农民汪金海的电话,关心地询问,“工人都找好了没?地整的怎么样啦?”。汪金海种了四十亩桃树,年前,和糜林约在正月初七去农科院起苗,这时正犯嘀咕农科院正月十二才上班,不知如何开口,接到糜林电话,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初七上午十点多,糜林帮汪金海起完苗,浑身直冒热气,又主动陪着汪金海前往果园实地指导,“一定要按照4x4的规格种。”“垄高还要再加高一点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光照、通风、排水,平衡产量和质量。”14年后的今天,汪金海仍然记得糜林那天的音容。

如今,汪金海的果园里,一千多棵桃树间距规范统一、修枝整齐,宛如阅兵方阵,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基地,前来学习的果农亲切地称之为“糜氏标准园”。据统计,糜林直接指导过的农户达多户,面对面培训农民多人次,每年助农增收多万元,他以不变的初心、炽热的忠诚,在乡村振兴时代问卷上一笔一划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注脚。

矢志不渝,为农民增收致富呕心沥血

“我们要帮农民想想办法。”是糜林的口头禅。支撑他毕生投身果树研究推广的动力,既源自于一名农技工作者对先进技术的求索,更源自于扎根土地、热爱“三农”的情怀。

糜林每次技术指导,总是亲力亲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一步一步一丝不苟,修剪完一棵树,都会习惯性地问果农,“会了吗?”,如果不会,他再从头示范。有的果农耍起了“小聪明”,希望他多替自己修剪,故意说不会,于是糜林剪了一棵又一棵。对此,他心知肚明,却总是说,“只要他们想学就好,看他们种不好觉得特别心痛,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去年七、八月份,糜林先后接待来自贵州铜仁市13场次、约人次的致富带头人现场观摩学习活动,基本都安排在了节假日。他没有丝毫不耐烦,不厌其烦地给每一批次学员讲解葡萄、草莓、梨、桃等高效栽培技术,正值酷暑时节,头上的汗水涔涔流淌,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不少学员都热得吃不消,散开躲到阴凉下了,但他继续演示,说“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听要学技术,我还一样不折不扣地讲给他听。”

一直以来,糜林总是把农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对田地比农户自己还上心。年的一天,句容市白兔镇草莓种植户王柏生坐在门前,看着门外的倾盆大雨犯起了愁,原来,当天他约糜林前来检测地里有机质PH值,没想到遇到了大雨。正想着糜林不会来了,一辆公交车稳稳地停在了他家门前,糜林穿着双大胶鞋,一路小跑向他家奔来,王柏生赶忙迎上前,递上毛巾让擦擦水、进屋歇歇脚。糜林说,“别了,我还要去其他人家里,别浪费时间,直接去大棚。”检测结束,糜林告诫王柏生,“整个大棚里醋糟的PH都比较适宜,只有一小片酸性有点高,不仅对草莓苗的生长没有好处,还会有反作用。”叮嘱王柏生重新发酵。从此,王柏生相信,“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糜主任!”,“只要约好,就不担心他不来”。

年,窦永敏下岗,苦于没有一技之长,便想在农业上寻点“门路”,也就在那时,他认识了糜林。创业之初,窦永敏资金有限,糜林从果园选址到品种选种,再到后期管理,无微不至帮助指导,倾囊相授自己的技术,让窦永敏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年,窦永敏患病,在上海住院近半年,工人人心涣散,梨园面临失管的危险,糜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每天赶往梨园,义务带领工人修枝、施肥、除草,最后,梨园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增产了。如今,窦永敏的梨园布局科学、修枝标准、田管规范,堪称农科院试验田的“翻版”,本人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梨大王”。

糜林不仅教农民种,还帮农民销,践行着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道路。年,白兔镇农民朱建平开辟了1亩9分田,开始培育草莓苗,育种育苗是农业科技中的“皇冠”,糜林告诉他,“有我在,你放心!”从此,风雨无阻对他进行技术指导。

到了9月份,朱建平又犯了难,“15万株草莓苗,能卖出去吗?”他的担忧换来的还是糜林的那句话:“有我在,你放心!”果然,没过多久,糜林就打来电话,“草莓苗卖的怎么样啊?”“还有5万多株没卖出去。”糜林只回了一句“哦。”就挂断了电话。第二天,朱建平又接到了糜林的电话,告知他已经帮他联系好了买家。

“有他在,我们放心!”朱建平说,糜林就是农民心中的“定海神针”。

一帮十、十传百,糜林帮农民想办法,更带出了一大批一起帮农民想办法的徒弟。全国劳模纪荣喜既是糜林的学生,也是周边莓农的老师。前年,他将草莓种植示范*支部建到了草莓田间,吸收了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草莓种植中来,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他说,“要向糜主任学习,带着大伙一起向全面小康冲刺。”

十多年前,糜林曾为常州农民何雅萍的一棵薄壳山核桃树进行示范性剪枝。看着他把整棵树剪得光秃秃的,何雅萍心里直犯嘀咕。没想到这棵树多年后成了园里长势最好、结果最多的一棵,被称作“树王”。在糜林的指导下,如今何雅萍已成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全国首批林草乡土专家”,成了全国薄壳山核桃种的最好的农民。

赵亚夫曾这样评价糜林:“他是全中国最会种梨的专家,他的徒弟是全中国薄壳山核桃种的最好的农民!”目前,仅在江苏,糜林的徒弟中就涌现出全国劳模2名、省劳模3名、市级劳模36名,“亚夫二代”辐射带动“新农人”,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独特的风景线。

倾己所长,为脱贫攻坚贡献江苏智慧

糜林帮助指导茅山老区人民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不仅让当地农民摘了贫穷的帽子,也增强了他“以农富农”的信心,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为了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哪里穷他就往哪里跑,贵州沿河县、新疆克州、重庆铜梁等几个极度贫困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年,汶川地震,灾害使本不富裕的村民生活雪上加霜。8月初,糜林加入江苏援助灾区重建队伍,赶赴四川绵竹,作为项目组长投身到“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中。两年援建期间,他先后28次往返于江苏和四川,不断把砂梨、草莓等新品种无偿带到满目疮痍的绵竹,一砖一瓦、一锄一犁地推进示范园建设。在他的指导下,当年种植草莓的农民就实现了亩产3万元的收入;3年后,砂梨种植园也成了知名的水平棚架标准示范园,得到四川方面和江苏指挥部的高度肯定。

绵竹小伙魏有强,原本是无业游民,在贫困线上挣扎,震灾让他的生活更加困苦。糜林带领他建果园,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从此帮他打开致富的大门。如今,魏有强已经成了拥有家庭农场、农家乐,在周边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他一直盼望糜林再来看看他的“成绩单”,不料却永远也盼不到了。

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专门来到糜林指导搭建的高架草莓连栋大棚,看到长势喜人的草莓,语重心长地说,“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糜林备受鼓舞、信心倍增,感到帮更多农民脱贫致富的担子更重了、劲头更足了。

年6月,糜林随“亚夫团队”来到重庆铜梁太平镇,进行科技扶贫。经过详细调研后,糜林认为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地适合种植大棚草莓,于是,他将最新草莓品种、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农民。太平镇的草莓从无到有,如今,已经发展到每年栽培两千余亩,年亩均收益3万余元。

贵州沿河县是全国极度贫困县,与江苏张家港善港村结对的高峰村更是穷的叮当响。年6月,糜林和赵亚夫一道,冒着高温潮湿来到这里,爬山、进村、入户,3天时间,跑了17个自然村,苦苦探寻合作脱贫的路子。糜林感到,扶贫要先扶智、扶志,结对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决定,要将全县致富带头人集中到善港学习。之后的3天,糜林一边让当地统计致富带头人的名单,一边和赵亚夫在高峰的产业园手把手教农民剪枝。3天3夜,睡了不足10小时。

新疆克州是江苏对口支援地区之一,当地盛产的葡萄长期卖不出好价钱。如何让葡萄增产又增收?成了糜林的心结。糜林反复研究,发现问题出在栽培技术上。年,他来到克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为当地柯尔克孜族人提供夏季优质果生产管理和冬季整形修剪埋土越冬管理等技术方案。仅仅两年工夫,江苏技术在新疆开花结果,阿扎克老乡富了起来!

淡泊名利,为永葆*员本色勤廉奉献

这些年来,糜林牵头完成的科研成果很多,但获得的荣誉却不多,他总是说,“年轻人评职称更需要第一署名和评优评先”,于是,他总是把集体研究成果和申报表彰机会让给团队其他成员。他培养出众多劳动模范,但自己却没有劳模称号。在他心里,农民富起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

糜林常年指导姐妹桃园的王巧娣,每逢灾害天气,总是第一时间电话提醒,主动上门帮助。15年过去,王巧娣从一名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妇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年收入超过30万元。但15年来,糜林没有吃过她一顿饭。糜林病故当天,王巧娣前去探望,家人正掀开被子给他换衣服,只见他脚上全是老茧,足有一指厚。王巧娣哭了,“糜老师是为我们农民脱贫累死的!”

糜林去世后,果农彭玉洪常常在家里叹息后悔,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糜林打着手电诊断完自家的猕猴桃树,都夜里九点多了,却拗不过他,没有坚持给他下碗面条,而是让他饿着肚子离开。糜林这一生,对于农民,从不吝啬时间,对他自己,却惜时如金、极为苛刻。翻开他生前的最后一本日记:“1月2日,杜家山指导梨、葡萄修剪、春城老唐处指导梨修剪;1月3日赵健、小窦处指导;1月4日,看光明……”每天一句话记录的背后,是超12个小时的工作量。当地农民,无论认不认识糜林,只要得到他的手机号,就得到了一个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的“果树保姆”。他自己却因为牙周病,半口牙掉了近两年了,没时间去补;去年10月份的体检报告催促他复查,没能抽出时间去。他把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给了农民。

年10月,糜林的女儿糜蓉结婚,婚礼现场,一向内敛的他出人意料地哭成了泪人,他掏出一张多次修改、皱皱巴巴的手写稿致辞,“夫妻每日交谈半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读到最后一句祝福时,他哽咽了。他太忙了,每天早出晚归、全年无休,一年里有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留给妻子的半小时只有那些没有出差、筋疲力尽回到家后的深夜。

年12月16日,糜林冒雨在果园里修剪到天黑,擦完剪刀,对助手万春雁说,“感觉身体有些吃力、很累,但工作不敢往后拖,事情安排得满满的。”这是万春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到师父说“累”。

年2月4日,糜林觉得身体实在扛不住了,医院,被确诊为肝癌晚期。2月8日上午,糜林给万春雁发送了一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