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也称对联,但在我们句容,以前叫“对子”或“对纸”。这种说法更本真,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押,叫“对子”很贴切。
平常,只有房子进宅、新人结婚、店铺开业、老人过寿等喜庆日子才贴对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那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
以往,对子不是印刷品,而是毛笔字真迹。街上有卖对子的,在过年前的一段时间,卖对子的人就在街边摆张桌子,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红纸,后面拉根长绳,挂着写好的对子,任人挑选。卖对子的人当场挥毫泼墨,市民围在旁边,觉得好就买一副带回家。写对子的人都是读私塾的底子,有的还是前清秀才,毛笔字的功力自然深厚。但乡下人多数不买,上街置办年货,买鞭炮,买香烛,顺便买几张对子纸带回家,回家自己写,不会写或嫌自家人写的字不好,就请人。
早年村里识字的人不多,能写对联的人更少,不过凡是读过些书的人,大多能写上一手好字,写字好的人是村里的“秀才”,会让乡亲们格外看重,老早就由街坊四邻打了招呼,年三十早上,就争先恐后到他家求他帮忙写对子了。
写对子的“秀才”总是有求必应,研墨汁、裁红纸、选春联。一写好几家,
十来家,红红的对子,铺得他家满地都是。
拿来红纸,先要裁好,纸裁好后,还要根据所写的字数折好格子,以免将字写得歪歪斜斜大大小小,难看。
字迹未干透,就催人家拿走,不然,后写的对子就没有地方搁了。写好了的人家,感谢一番,拿着回去,对子提在手上,在春风中哗啦啦地飘。
等帮邻居们写好后,写对子的“秀才”才开始写自家的。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对文除常见的“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外,还要根据各家各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写出富有特色的春联。给裁缝师傅“巧制千家衣;温暖万人心”,给理发师傅“蓬头垢面进屋来;容光焕发出门去”,给生意人“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等,不像现在印刷品春联千篇一律。
大年三十,年夜饭忙得差不多的时候,家家户户就着手打糊,忙着张贴对子了。
端糊的端糊,搬凳子的搬凳子,撕旧联的撕旧联,拿刷子的拿刷子,一人贴,旁边有人指挥,这边高了,那边低了,很是热闹。
贴对子不能乱了次序,要由外向里贴,先贴大门。大门先贴上下联,上下联的位置也有讲究,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对子传统写法是直写竖贴,右为上,左为下,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搞反,不然遭旁人笑话不说,这一年也被预示行事不顺。
门上贴了对子,还要在门楣上贴横批与“贴挂”。贴挂,学名挂笺,也叫“挂
落”,是一种中间镂空的民间剪纸,图案各异,五颜六色。贴在门楣上的贴挂,
张数为单数,一般有五幅,凡是贴横批的地方都要先贴上贴挂,然后再贴上横批。挂笺在民间还有很多传说,如:姜太公封神时给穷神立了个规矩,即见破就回。人们害怕穷气进家,就特意将纸剪破贴到门上,以阻止穷神进门。
对子在城里贴的有限,而乡村及有的大户人家,贴的更多。
门对子有大门对、后门对、房门对、厨房门对、院门对。不仅有门的地方都要贴上对子,柜子、灶台、水缸也都要贴。还有窗户上、果树上、风景树上、关着鸡鸭鹅的地方,甚至连牛角上都会贴,表示连动植物都沾些新年的喜气。
家门口对面墙上或找棵树上贴“开门见喜”“抬头见喜”,院墙上贴“满院春光”,屋内贴“人口平安”,粮仓上、米缸、面缸上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梯子上贴“步步登高”,灶台上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柜子上贴的是“黄金万两”;灶上、水缸上贴“福水善火”“水火平安”,鸡窝上贴“金鸡满架”“鸡鸭成群”,牛囤牛槽上贴“六畜兴旺”“槽头兴旺”,就连猪屯上也贴“猪大肥多”“肥猪满圏”“猪似大象”“猪养一千斤,肥积上万担”。
房柱子上贴报条,“捷报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家平安”。
窗户上,家里的盆盆罐罐箱箱柜柜上,贴不下对子的地方,也都要贴上“财”“福”或者“有”。
里里外外到处贴满了对子,写满了喜庆话,为的是来年讨个吉利,图个好兆头。
过年,大人们就不许小孩子乱说话了,对特别顽皮、嘴又关不住风的小孩,家长还在大门后贴上“童言无忌”或“百无禁忌”之类的红纸条。
除了贴对子,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松鹤延年》《迎春接福》及山水花鸟等。那一幅幅象征着喜气的对子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对贴对子起初也是为了吓“年”,后来,贴对子又有了拒债主的意思,对子上门后,讨债人就不能上门了,旧时就有躲债一说。躲债躲到三十晚上,赶紧贴上对子,债主就不能再上门讨债,反之,别人欠你的钱,无论怎样讨要,见人家门上已贴上对子,也就罢手,再怎么也会让人过个年,体现了乡人的宽容。
过年贴对子,既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的对子作为商品出售,临到春节,到街上买几副门对子一贴了之。
然而写对子,贴对子,本身所蕴涵的就是年味,一旦简化了个中程序,年味也随之打了折扣。
近些年,书法家们每年下乡义务书写春联,成为一道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