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之乡村振兴01高桥镇:江蟹养殖真“富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镇江,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水产资源丰富,而丹徒区高桥镇的农民,正是利用这种资源的佼佼者。
初秋的天气凉爽宜人,过轮渡、上江堤,车辆行驶在一边农田一边水系的水泥路面上,柳叶随着微风摆动,一路向我们“挥手”。过了一座小桥右拐,前行米,一个由不锈钢栏杆围着的院子到了。这里就是高桥养蟹的“先行者”杜龙泉的基地。
今年58岁的杜龙泉,坐在养殖池边明亮宽敞的会议室里,回忆起自己“来时的路”很是感慨。
年,为破解种一年棉花、西瓜,到头来一亩田只能赚几百元的困局,杜龙泉毅然把自家的棉花地开挖成池塘,养起了螃蟹。对于从来没养过螃蟹的杜龙泉来说,摸着石头过河风险较大,于是,他主动到当时的射阳淡水一厂学习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后,杜龙泉选择将扣蟹(蟹苗)作为养殖的对象。经过一年苦干,终于成功培育出第一批蟹苗,获得了几倍于种田的利润。
高额的效益给了杜龙泉充足底气,他坚守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准则,不断探索先进的养殖技术,先后发明了水泥池、防鸟线等养殖技术,获得农业部、省海洋渔业局专家的认可,将他发明的养殖技术在全国业内推广。同时,销路也彻底打开,杜龙泉的蟹苗供不应求。
名气大了,收入高了,但杜龙泉想到,要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年,他牵头成立了江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开始,有人顾虑,投下的资金收不回怎么办,害怕钱打水漂。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拍胸脯承诺,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养,我包产报销。”杜龙泉说,村民都被打动,纷纷加入合作社,最高峰时有户,养殖面积超过0亩,社员亩均利润元,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丹徒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镇江江蟹地理标志示范基地、全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绿色健康示范养殖场。热心的杜龙泉也获得了丹徒区现代高效农业“十佳个人”、省级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优秀示范户”等称号。
“不说这些荣誉,就是自己的生活,那变化也是相当大。从年的两间小瓦房到现在的小洋楼,我还在城里买了房。过去想借-元都难,现在帮扶别人几万元都是小事情。”杜龙泉说,江蟹养殖的丰厚收益,让自己和村民都富了起来,他打心眼里高兴。
据了解,年底,全市河蟹养殖户有多家,养殖户面积6.4万亩,产量吨,年产值近4.5亿元。而镇江江蟹是我市继“金山翠芽”之后第二个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在年全国河蟹大赛上一举斩获“金蟹奖”和“最佳种质奖”,同年,镇江又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江蟹之乡”称号。镇江江蟹已逐渐成为镇江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多的渔业人搭乘镇江江蟹的致富列车,收获财富和喜悦,实现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02戴庄村:“双季稻”技术成熟
初秋,从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水田放眼望去,满眼金黄,又是稻谷丰收时,宽阔无边的田野,远处连绵的高山,蓝天白云下不时有鹭鸟起飞降落,如同世外桃源,正是一幅生态农业的美丽画卷。
村里的技术员,也是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社社长的任广明指着一片稻田告诉记者:“越光稻已经成熟,今年丰收又基本定局,亩产至少有斤,再过个10天左右就可以开镰了。”
任广明对村里2多亩的越光稻种植情况了如指掌,“这亩是哪个大户家的,那50亩是哪个适度规模户种的,还有这些是小户散种的……”而这是因为戴庄村的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实行生产销售的“五统一”。
边走边看,行至白沙水库下游,一片上百亩的稻田却是另一副模样,它的主色调依然还是绿色,但禾苗已经抽穗。“这儿的稻子是播种迟了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同行的戴庄村村委会主任余善文笑着说,“不是迟了,它是早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越光双季稻!”
今年,戴庄村种植了亩的“双季稻”,8月5日开始收割前作稻,亩产有斤左右,一下子收了16万多斤的前作稻,可谓试种大获成功,产量不仅比常规越光稻高出不少,而且品质不差,在食用的口感上甚至更胜一筹,入口润滑、米香味浓郁。8月8日,合作社收割完前作稻后就灌水开启了再生稻种植,8月10日又将大棚育秧的后作稻插秧了,目前再生稻和后作稻都长势良好,等到10月底将迎来第二次成熟的喜悦。
余善文充满信心地介绍,一年两季的双季稻种植模式技术上已基本成熟,明年戴庄将扩大种植“双季稻”至0亩。
任广明表示,赵亚夫建议村里试种“双季稻”,是因为灌浆时可避开夏季高温期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这不仅能让农民进一步增收,也能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绿色健康的有机大米。任广明查看了双季稻的生长情况后说,还要加强一下田管,拔除野草稗子,再施点菜籽饼等有机肥,到时每亩再收个两三百斤稻谷不成问题,加起来两季就有上千斤的产量了,有机农业能有这样的收成非常好了。
如今戴庄村已做好了扩大种植双季稻的准备,村里去年筹资多元建设了占地近10亩的育秧大棚,今年又新建了一个占地近10亩的育秧大棚,届时满足上千亩的双季稻育秧已绰绰有余。而育秧的闲余时节,大棚也可以搞蔬菜种植,保证春节市场的供应。
9月的戴庄村,丰收的不仅有越光有机大米,还有果蔬菜加工、农家乐等等,一二三产融合正成为戴庄发展的新方向。村干部汪厚俊正在扩大养猪规模,新投入的蓝莓种植也很成功,中草药、茶场、鸡舍、林地……生态农业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天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的农民朋友也正在戴庄考察学习,而亚夫工作室的各类农业专家们正秉承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亚夫精神,让广大农民对这片土地充满丰收的希望和信心。03五墩村:无花果“世界”幸福
早晨6点40分,江心洲五墩村的农户王孝礼正端着碗,坐在果园的小凳上,和老伴、孙女一起吃着早饭。一碗白粥,一点小菜,农家的早餐清淡省时,因为吃完饭还有活要干。
这片占地4亩的园子里,长满了无花果树,枝丫间露出的小路,刚好可以供一人通行。虽然宽度只有几米,但延伸进去很长,一棵棵树上坠着许多或红或绿的无花果,有的枝头挂得太多,几乎都要靠着地面,长势喜人。
放下碗筷的王孝礼,带着记者走进了这片属于他们老两口的无花果“世界”。边走边看,这片无花果园,让王孝礼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但到了嘴边,又有些语塞,或许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
年,在外做木匠的王孝礼年收入在元左右,维持着一家人的开支,十分不易。为了增收,他几次尝试种桃子和葡萄,都因“不赚钱”而宣告失败。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种了1亩地的无花果。
由于无花果当年就能挂果,王孝礼夫妻头一年就靠着无花果赚到了0多元。要知道,这可相当于王孝礼在外辛辛苦苦干三个多月木匠的收入。“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因为那时候去镇江市里卖没人要,一天才卖了30块钱,等到最后一班车回江心洲时,我把剩下的半筐无花果都扔了。但我坚持天天去卖,认识无花果的人多了,买的也人就多了。”
几年后,守着一亩无花果的王孝礼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成了万元户。“年,随着无花果树进入丰产期,当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万元,可把我和老伴乐坏了。”王孝礼笑着说,赚到的钱把家里改建了楼房,内外翻修,屋顶也换了一下,还装修了一间婚房给孩子结婚。“不是种无花果,哪有这样的日子。”
近年来,无花果的价格节节攀升,从0年的每斤1.5元,到年的每斤10元,再到年的每斤15元。五墩村农民的腰包也因为这个致富的“金果子”一年比一年鼓。“我从最开始的1亩地,扩大到了现在的4亩。无花果不需要打药,管理很方便,老两口就能照看过来。”王孝礼翻开小账本,上面记录着从今年7月15日到9月18日,一共销售了5万多元,要知道,距离无花果的销售期结束还有1个多月。“我就希望无花果销售再好一些,多赚一些,也能让我们的日子更美好。”
从王孝礼种下第一棵无花果树,到现在4亩的无花果园,已经过去了29年的光阴。这里记录着他们的过去,担起了他们的现在,还将“幸福”他们的未来。
据了解,无花果种植是五墩村提高农民收入的大胆尝试,现在,五墩村的无花果种植带动全村多人就业,年产量达到60万公斤,年销售额在年突破万元,五墩村的无花果销售市场已拓展到南京、上海、马鞍山等地。今年,五墩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80亩,以带动更多农民加入现代农业共同致富。
为了大地的丰收
文字:周迎继业
编辑:继业制作:继业聚焦三农服务大众
主办:中共镇江市委农办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
承办:镇江日报理论评论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