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阳村庄记忆北山水库坝下杜榨村 [复制链接]

1#
杜榨

淡黄的记忆,浸润着江南的温柔。

杜榨是原大卓镇北山行*村、现华阳街道云塘行*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句容城北二三十里处。

据说古代一位姓杜的人家,开了一个油坊,故村名“杜榨”。油坊的位置在村南的村口处路东,解放初还隐约能看见一片荒芜的房基。

杜榨村现以谭、张两姓为主。宗族史料记载,谭氏宗族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已在此村居住生活。

古时交通要塞

古时,下蜀是物资集散地。句容与下蜀之间来往有一条大道,原来的线路是出句容城北门,经下荫、大卓、云塘、杜榨、普渡桥、湾山、亭子、六里到下蜀。年起,建句蜀公路。

杜榨村处在这条大道之上。北面就是群山,杜榨是进出山的第一村。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当时居住有近余户人家;全村都是瓦房。南北条街,两头村口均建有楼门;房屋分东西向,门对门建造,中间一条石板路。从村口楼门处上了房屋的走马楼,可以从村南走到村北。该村一张姓的大户人家三进厅房,立柱有50厘米粗,亭院花台楼阁,路面条石铺成。

在杜榨村的北面,曾有一条长30余米的土埂,当地称为“龙埂”。传说,明朝时宰相刘伯温为了保朱元璋皇帝万子万孙,拔刀将龙斩首,以后就变成了一条土埂。在龙埂处,有一座庵堂,名为“九龙庵”,庵堂前有一座石桥名“九龙桥”。

杜榨村毁于太平天国和抗战时期。国民*统治时期,普渡乡乡公所设在此村,乡警总队长期驻扎在此。解放后的杜榨,普渡乡人民*府和北山人民公社也曾设在此村。当时粮站、信用社、供销社、饭店、云塘中学、卫生所、卫生防疫站、邮*代办所等一应俱全。

年建北山水库,句蜀路从杜榨至湾山段被淹中断。年,句蜀路改道,绕过北山水库,从大卓北面的柳桥,向东经石山头到亭子。杜榨不再是交通要道。

来源:宣传办

责任编辑:朱诚田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