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钟山风景区梅花山早梅绽放。本报记者宋宁摄
又到一年赏梅时,暗香盈袖觅芳踪。随着“南京红”“小绿萼”“见惊”“淡雅宫粉”等品种的陆续绽放,江苏正式开启初春赏梅时光。11日,苏州赏梅胜地香雪海景区首次开放“花月夜”夜游特色活动;13日,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盛大开幕……相较于往年,这些赏花主题节都有哪些新看点?“花经济”如何借“花”绽放,融入新的体验元素?如何进一步推动“花经济”四季如春?
开出“新花样”,
新玩法加温“赏花热”
早梅飘香、夜梅妖娆、梅花隧道烟雨蒙蒙……近日,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开幕,钟山风景区以梅为媒,融赏花、展陈、研学、休闲、游园为一体,推出“多维赏梅”“经典咏梅”“相约游梅”三大主题板块、共计9个系列36项主题特色活动。市民游客赏梅的同时,还能逛吃梅花山、看专题展览、体验文化雅集、参加生态研学等。
夜间赏梅成为赏梅新场景。从同程旅行大数据可以看出,夜间赏花成为年轻游客打卡赏花地的新玩法。南京傅家边十里梅林用璀璨的灯光勾勒出夜晚梅花的奇幻之美,备受年轻游客追捧。“今年梅花节从赏梅花转变为赏玩梅花,从品梅花转变为品梅花文化,从咏梅花转变为梅花社交。”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迎春介绍,夜间赏梅是一大特色,今年夜梅赏花区域扩大,梅花广场附近还将举行烟火表演,以“夜梅+烟火”为特色,营造多样化的夜间赏梅体验。溧水区洪蓝街道旅游办主任卞维亮介绍,溧水梅花节期间,线下还有热闹的民俗表演,通过灯光、梅花、演艺、市集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溧水特色夜游产品。
这两天,句容天王镇唐陵村亩梅花竞相绽放,村里今年举办了首届花木节(梅花季),村民们用自编自演、别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作品来迎接四方游客。来江苏旅游的游客璐康专程到句容,“听说这边还有特色民俗表演,走进乡村赏花踏青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土民俗。我尤其想感受一下打糍粑,亲身体会民俗表演的热闹与喜庆。”据悉,该村不断深化“农业+旅游”,先后打造樱花园、梅花园、紫薇园、采摘园、造型园“五大园区”以及上百亩的水果采摘园,实现了“四季有花有果”。
苏州环太湖地区也是著名的探梅胜地,早春探梅赏梅的习俗流传甚广,一年一度的梅花节也成为环太湖地区早春一大旅游盛宴。为了方便市民畅游,此次太湖梅花节联合林屋梅海、香雪海、雨花胜境、渔洋山四大赏梅景区,分设四大主题推出一系列活动,力图聚点成面,将景区串联,扩大梅花节节庆效应,打造更加丰富的活动体验。据景区介绍,除了首次推出“香雪海花月夜”夜游产品,此次活动还加入了“互动”环节,市民游客可参加四大赏梅景区集邮打卡活动,任意集齐3处邮戳,即可凭集邮卡免费进入第4处景点。
悦目又赏心,
“赏花热”催生文旅“小阳春”
早春时节,苏州虎丘景区的梅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赏梅。“近期,苏州园林景区人气持续回升。来虎丘景区游玩、赏梅的游客人数相比于前几年也有明显增加,本周末每天入园人数在人左右。”虎丘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郑其婷介绍。近年来,虎丘立足本土资源,打造“虎丘艺术花会”等地方文化品牌,利用“赏花热”催生文旅“小阳春”,以文化活动促进旅游业复苏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前两天看朋友圈有人晒了夜访梅花山的照片,脑海里顿时回忆起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太美了!”在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白领胡玥告诉记者,去“天下第一梅山”的梅花山赏花,是自己“春天必做十件事”榜首,每逢春天,她都会选择和朋友去踏青游玩。在她眼中,花代表着希望,承载着心中美好的期盼和寄托,“前两年由于疫情,出行游玩都不方便,最近准备找一个周末晴天,再去看看久违了的梅花山。如果4月份休了年假,我还想自驾去江西婺源,抓住油菜花的‘尾巴’。”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前段时间和去年同期,现场游客数量增加非常明显。
某种程度上,“赏花热”催生了文旅“小阳春”,南京文旅市场“春暖花开”的迹象日趋明显。根据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数据:今年元旦至2月12日,全市A级景区、文博场馆共接待游客.09万人次,同比增长66.56%。市文旅部门串联起钟山风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江苏园博园等景区,包装推出南京春季旅游线路产品,在电商平台、周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自驾游俱乐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全方位多层次推广促销下,有效提升南京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除了推动文旅行业发展,江苏不少鲜花产地和制造地已经成功实现鲜花富民。比如,中国著名鲜花小镇双店镇具有“中国花木之乡”等荣誉,当地立足于“高效、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和交通优势发展鲜花产业。目前全镇从事电子商务以及相关工作的人员达到了多人。如皋城北街道的花园桥社区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当地形成了以花木花卉种植为主导产业、奶牛畜牧业为辅的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带动村民就业余人,村集体经济取得明显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韩书堂看好鲜花经济。他分析认为,赏花经济也带动了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回暖。“鲜花经济也是我们心灵获得解放和休憩、进行自我愉悦的宝贵资源。”他认为,鲜花经济满足了人们部分审美和回归自然的需求,将来前景可期。
打造新场景,
让“花海经济”花期更持久
当前,江苏各地赏花经济和花海旅游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同时,江苏以园林闻名,花卉种类多、质量佳,又有4.8万余家鲜花相关企业,占据全国第一梯队,可以说江苏发展鲜花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我省各地发展鲜花经济,也不可避免存在同质化竞争、花期短暂等局限性。如何通过“一枝梅”有效撬动“花海经济”?如何让“花海经济”花期更持久?
围绕赏花开发多种活动是不少景区的努力方向。今年,虎丘景区为持续打响虎丘花文化品牌,将在4月前后推出“年虎丘花朝节”,游客可以一路看“花镜”、观“花市”、赏“非遗”,更有花神巡游、曲水流觞等活动,让游客在兔年感受兔跃青山万里春的虎丘新貌。郑其婷介绍说,近年来,虎丘景区积极创新开展虎丘三花艺术节、金秋菊花艺术展、江南花语研学等活动,让“赏花游”与生态建设、休闲旅游等合为一体,有效挖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形成了综合经济效应。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这种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是延长“花海经济”花期的必要举措。他认为,充分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掘金赏花经济,可以为当地赚足人气的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不过,发展赏花经济也有其自身局限,比如,花期相对短暂,且容易审美疲劳,因而要延长产业链,避免单一的赏花、看花。“有些游客本来想在赏花的同时,看看景、拍拍照,顺带买点纪念品,却发现在当地除了看花、赏花,其他项目都很‘鸡肋’,这样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跳出花本身发展赏花经济。”余丰慧还建议,在围绕延长“花海经济”的同时,尤其要重视通过直播等形式吸引游客、展示人文底蕴,避免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
除了受制于季节因素外,各地的“赏花经济”也存在程度不一的单调问题,未能充分挖掘出“赏花经济”的巨大潜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梅与松、竹并列,是君子文化的代表性意象。应全面梳理与梅花相关的优秀文化,再运用现代工艺技术,面向广大市民需要,推出一系列具有标志性与创意性的产品来。
何雨认为,“不仅要面向成人,还要面向儿童,推出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活动设施,从而构筑起满足全龄人群需要的梅花经济产品与场景。同时,要以梅花为载体,结合地域与时令特征,围绕着吃喝玩乐游购娱需求,不断拓展赏花经济产业链的深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丰富赏花体验场景,深挖‘美丽经济’新内涵,打造差异化产品,完善多元化服务。”
延长产业链才能确保花经济“四季如春”,这也是不少因花卉闻名遐迩的地方常用的策略。日本“樱花经济”衍生服务五花八门,市场规模庞大,除了在赏花、住宿、饮食、娱乐上下功夫以外,还将产业链延伸到了鲜花饼、精油等产品;在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不只是花,还是一种文化、一大产业,从花期,到采摘、加工、销售,薰衣草从鲜花演变为医药、化妆、食品等产品。这些成功案例,也正是专家所建议的围绕鲜花延长产业链的体现。
迎着春日暖阳,五彩斑斓的“花世界”即将朝我们全面铺展开。郁金香、油菜花、樱花、桃花……江苏的“赏花地图”正在不断更新。
如何避免发展花经济“千篇一律”?韩书堂认为,发展鲜花经济,不能千篇一律,要通过提高产品的美学价值,为游客提供更优的观赏体验。“对适合发展花卉的地方,要争取错位发展,防止出现同质化竞争。至于‘鲜花+’加的是哪种产业,要根据当地特色、历史传统、资源禀赋等方面进行确定,尽可能打好手中的牌。”余丰慧认为,发展花经济要力求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不能对花产业“揠苗助长”,否则,强行将“花经济”嫁接到当地,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导致效率低、质量差。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