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烟裒露暗香浓,
曾记瑶台月下逢。
万里春回人寂寞,
玉颜知复为谁容。
茉莉花古称“苜莉”。
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国色天香中的“天香”。早在晋代,《南方草木状》便有记载:“耶悉茗花(素馨)、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至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这里说的“南人”,会不会就是福州人呢?难说。
壹丨
暮野四合,远山如黛。茉莉枝头上,星星点点的花骨朵灿然绽放,又是一个暗香浮动的黄昏。
茉莉的花儿,从绿叶之间悄然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显得那么小巧,玲珑秀气。灿若莲花般的花瓣层层分开,润如玉,薄如娟。
每一朵花儿,就像是一把小小的香扇,在轻风中摇曳,打散夏的熏风,散发出阵阵清香。
还有那含苞欲放的骨朵,像初生婴儿般紧握的小拳头,那么娇嫩,那么可爱,也是那么馥郁芳香。好像即将爆发似的,正在暗地里攒着劲,仿佛要和灿然的花儿争个高低。
临花而立,你会忍不住想亲它一口,不怪你好“色”,只怪那骨朵的姿态,实在娇羞可爱得不行呀。
“栏杆千围皆茉莉,风来水面隔船香。”这芊芊体内,怎么会有如此浓郁的香气呢?
贰丨
但炎夏不眠,唯有茉莉能让人“消受香风在凉夜”。大概正是因为其花香浓郁,才会给人带来减暑的体感吧。所以宋人许裴才说: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髻边香。
古代没有香水,茉莉就是“香水”。
《东坡集》说:“东坡谪儋耳(今海南儋县),见黎女竞簪茉莉、含槟榔,戏书几间云:‘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可见,当时海南等地,妇女以茉莉簪头发的习惯盛行。
清李渔《闲情偶寄》中说茉莉,“茉莉一花,单为助妆而设,其天生以美妇人者乎?是花皆晓开,此独暮开。”
说茉莉专为献媚妇人而生。这叫什么话呢?明明就是妇人爱美,才榜上茉莉好吗。
用茉莉提制香精,宋代就有。《扪蚤新语》说:“市中妇女喜簪茉莉,东坡所谓暗麝着人者也,制龙涎香者,无素馨花,多以茉莉代之。”
用它的花瓣提炼而成的花油,“一卉能熏一室香”,那淸芬淡雅的香气,让人获得一种舒适的享受。
至今,在福州夏日的傍晚,你经常还会看到买花的姑娘站在路边,手上拿着好些串装着茉莉花的香囊,等着过路的司机,买去做车内的空气清洁剂。
即使隔日,虽然容颜有点憔悴,余香仍袅袅不绝。
叁丨
而茉莉花不仅供人以闻香、观赏,还可以给人以享用。用它的花苞制成的茉莉花茶,是很多人的喜好,你只要轻啜一口,便觉清香扑鼻。
用茉莉花泡茶,宋代的《全芳备祖》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或以熏茶及烹茶,尤香。”
明代的《群芳谱》,还介绍了茉莉花茶的自制方法:“每晚采花,取井水半杯,用物架花其上,离水一二分,厚纸密封,次日花既可簪,以水点茶,清香扑鼻,甚妙。”
明末文士屠隆说:“茉莉花,以热水半杯放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晚时,采初开茉莉花缀于孔内,用纸封不令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
或者,更简便的方法:入夜,取一茶碗,内壁均匀涂抹浓稠的蜂蜜。摘二三十朵茉莉花,置一盘中,将碗倒扣其上,花香熏蒸整夜。
次日清晨,取下碗注入温水,喝一口,花香蜜香萦绕唇齿,而无花朵的涩味感,自是一番独特而美好的感受。
相对于今人,古人在那样的条件下,更有品味,更会折腾。
肆丨
茉莉之于福州,不仅仅是市花。
据南宋福州人郑域《郑松窗诗话》的讲法,茉莉是在汉代随同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他的《茉莉花》一诗曰“风韵传天竺,随经入汉京。”
从宋朝开始,福州人就开始制作茉莉花茶、茉莉花酒、茉莉花香水等,福州也被称为茉莉花之城。唐宋时,福州茉莉花开始进贡皇宫。
到明朝,福州仓山南台岛因遍植茉莉花,被称为“琼花玉岛”,清朝,法国领事保罗·克洛代尔说,福州为一座“花与蜜的城市”。
作为福州特产,茉莉的数量和质量,都冠于全国。
每年暮春初夏,茉莉开花,有单瓣,重瓣;单叶,复叶之分。花有红白两种,以白花普遍,香气浓郁。
福州北郊的新店、战坂;南郊的盖山、城门;西郊的洪山、洪塘和闽侯县的上街、侯官,都是著名的花乡。花供熏茶,提炼香料和欣赏。
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把茉莉花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是福州人又一智慧的创造。
伍丨
宋《三山志》曰:“此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花,妙丽而香。”南宋诗人方岳咏茉莉:
闽雨揉香摘未稀,钩帘顿觉暑风微。
只应雪外梅花笑,自与儿曹入枕帏。”
不如福州民谣来得更为直接:
闽江口边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
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
入伏之后生长出来的福州茉莉花,又称伏花,这是香气最为馥郁的时候。
此时的茉莉花茶香味特别浓,做茶最好。有着年制茶史的福州花茶,是以优质烘青绿茶为原料,做成茶坯后用茉莉鲜花熏窨。
茉莉花的芬芳与茶香相互交融,所释放出的香醇气息,不仅存寄着福州人的芬芳心愿,也打动了外地人的舌尖。
所以李渔《闲情偶寄》又说:“妻梅者止一林逋,妻茉莉者当遍天下而是也。”
这么说,才像点像话嘛。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