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本是寒冬褪去,春暖花开,万物呈现生机勃勃的季节,人们徜徉于花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而今年的三月注定是不平凡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打破了大家惬意而平静的生活。从3月15日以来,句容市也陆续发现了多个新冠确诊病例,疫情三年多来,病毒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离我们这么近。
3月底,还在支援宝华抗疫期间,得知组建援沪医疗队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临行前,儿子有些不舍,我说“妈妈是去打败病毒的,战胜了病毒,才能去广州长隆、南京科技馆,去好多你想去的地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只有共同战胜病毒,我们才能自由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4月3日,医疗队集结出发,行驶的车上,车内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着,准备随时迎接前来的挑战。当车行驶到上海标志建筑南浦大桥时,往日的车水马龙已不复存在,繁华的都市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寂静的背后,是抗击疫情的齐心协力和众志成城,此时的我顿感肩上的责任沉甸甸。
到驻地,把行李安排妥当后,就接到了援沪第一个任务,4月4日,去居民小区采核酸。疫情三年来,采核酸对于一个医护工作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防护服的穿脱和咽拭子的采集不知操作了多少次,但第一次在异地,不免还是有些紧张。当天晚上,大脑也不知是在回忆了多少次采核酸的细节后才疲惫地睡去。第二天,医疗队队员互相协作,小区物业和居民通力配合,采核酸任务圆满完成,长达七八个小时连续奋战且未吃午饭的我们早已疲惫不堪,但当听到小区居民对我们表示感谢时,我们感受到了上海人民的温情,也体会到了守望相助的认同感,身体的疲惫一下子就没了,眼前的目标也更加坚定了。
4月7日,第一次进入临港方舱,偌大的空间,简易的设施和众多的病例,多少还是让我感到了一些不适应。确定完工作任务后,进入病区,顾不得不适应,立即投入工作,量体温、测血压......一通熟悉的护理操作下来,倒也觉得得心应手起来。
4月21日,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部分隔离单位进行了升级,我被调到了感控岗位。每天第一个进舱,却是最后一个出舱,虽不能直接救助病患,却用另一种方式来守护队员们的安全,用自己的“细心”来换取队友们的“安心”。
援沪已经一个月了,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每日新增病例减少,出院病例增多,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相信各医疗队与上海市民万众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繁华沸腾的上海必将重新归来,“东方明珠”注定会更加璀璨。大家一起加油!
方舱里的另一种守护
许莉医院,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用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也有这么一群人,她们被称为疫情一线的“排雷兵”,默默守护着医护人员的安全,她们就是感控护士。今天的战疫手记来自我院援沪感控护士——许莉。
医院原为上海国展中心库房,前后用了约5天时间改造完成,可容纳1.36万张床位,方舱的硬件条件很难符合感控要求,同时援沪团队来自四面八方,每天进出舱人数众多,既有医疗人员,又有第三方保障人员,院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感控人员,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感控工作分为外感和内感。外感是医护人员进舱的第一道防线,监督医护人员穿衣,检查穿戴合规性、防护用品质量。“有没有检查口罩气密性?”“看看衣服有没有破损?”……队友们习惯了听我们“唠叨”,常称呼我们为“守护天使”。此外,还要兼顾清洁区消杀和衔接舱内、舱外工作,保证各区域物资供应充足。
而内感,是负责脱间的物资补给、消杀、医疗垃圾的处理以及监督舱内人员的出舱的脱防护服的工作,防护服的外层沾满了病毒,防护服的脱卸才是重中之重,是关系每个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个动作必须规范到位,每进行一步就要一步手卫生,手卫生必须执行到位,看到不规范的动作我们会大声喊住,如有暴露再次消杀后才能进入二脱间,时刻的提醒和督查能够使大家更加警醒,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医护人员才能更好的救治患者。此外工作时间中我们也需要进舱,对舱内的的环境消杀的督查;指导保洁人员消毒液的配置、医疗垃圾的处置。
感控护士的一天是守护队友的一天,穿上防护服,工作量繁重,全身几乎湿透,但我们毫无怨言。我们用一身白衣“点亮”疫情笼罩的黑夜,全力以赴践行“守护队友,安全回家”的约定。
来源:医院
往期推荐最新风险等级提醒“60+”老人疫苗接种,别迟疑,不能等!内附“接种宝典”妇幼保健院恢复两癌筛查门诊的通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